保障房建设当去"蜗牛化"百姓住房才能告别蜗居

新华网  作者:朱薇、谭浩  2010-03-08 07:57

[摘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改过去投入资金的表述方法,首次公布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套数——300万。此举可以使约1000万困难群众告别“蜗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改过去投入资金的表述方法,首次公布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套数——300万。此举可以使约1000万困难的群众告别“蜗居”。

“听得见、看不见”——这是我国实施保障性住房制度以来,百姓对保障房的真实感受。其中的原因,有住房困难的群众数量大,保障房在短时间内显得“僧多粥少”,但更大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保障房建设“蜗牛化”,进展缓慢。去年3季度,常委会调研发现,当年任务完成率仅为23.6%。目前在城镇的低保家庭中,各级政府已通过各种方式缓解住房困难的仅占7%左右;在已开展廉租住房的城市,其覆盖面仅在1%左右。

这项惠民工程,尽管百姓两头“热”,但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性却差强人意。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无利可图,一些地方政府又是土地财政,不情愿将的用地指标拿出来建保障性的住房,往往将保障房建在远离城区、交通不便、生活设施配套差的远郊区,老百姓不买账。甚至有些企业获得具有保障房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指标后,通过公关“变身”商品房高价卖给百姓,带来的是一连串的腐败问题。

住房问题被中国老百姓视为“民生”之一,单靠在市场购买商品房一条路解决百姓住房,已被实践证明行不通。在高房价的今天,如何既解决安居,又拉动经济,确实是一道难解的政治经济的应用题,各级政府应放弃逐利的思维,并拿出革故鼎新的智慧。

与10年前相比,许多地方的财政都有了近10倍的增长,完全有实力考虑让住房回归“民生性”。例如,可以由政府成立公共住房开发公司,统一建设分配保障房,针对没有经济实力购买住房的群众,大力建设租金相对的、交通方便、设施完善的公租房。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传递出这样的讯号:大规模推进保障房的建设大势所趋。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保障房建设当去“蜗牛化”,更多困难群众住房才能告别“蜗居”。

标签:保障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å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