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典型故事见证北京住房60年变迁(组图)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09-09-07 09:05

[摘要] 房子,自古就是保身立命之所,也与我们的生活最息息相关。60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你可以一人独享着上百平米的居室……

一户人家60年:房子背后的故事(来源:浙江日报 胡建华 龚国荣 李岩宏)

房子始终倾注着人们的无限希冀与憧憬。年过六旬的“老房管”王国良和女儿王晓艳,两代人见证了宁波百姓居住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

候一家五口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窝棚里过日子,对于王国良来说,仿佛就在昨天。终年阴冷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是父亲从远房亲戚那里租来的。一辈子在小商店里当营业员的父母,想在城里有套房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招工进海曙区房管所那年,王国良刚满16周岁,干的是泥水工,是房管所下属江厦房管站的公房专职维修工。

江厦街道房管站当时所辖公房大约有6000户,这些公房都是1958年大规模私房改造时收归国有的,全部是泥土和木结构的老房子。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初,大批知青返城后,住房紧张的矛盾一下子显现,许多家庭三代人甚至四代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里。就在王国良住的那条街上,许多人家把厨房拆掉,改造成子女的婚房,院子里用棚布搭建的临时建筑也越来越多。大家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能有间房安家。

当时城镇居民只能等国家建房、靠单位分房。“那时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在等待单位分房子,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房管部门的门槛都被踩烂了,但多数人依然无法改变现状。”说起往事,王国良唏嘘不已。

盼了多年房子的王国良,在女儿快上时,从单位分到了一处26平方米的公房,一间房加上一个灶间。当时整层楼共用一间水房,要“方便”还得跑到百米外的公厕去。煮饭时各家都在房间外面放一个蜂窝煤炉子,下班后各自在楼道里点火做饭。但就这条件,他已经感到很知足了。棚户区在消失,新楼房拔地而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å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