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的秘密:土地硝烟背后的"对赌逻辑"

中国证券报  2013-05-25 09:53

[摘要] 5月20日下午,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土地交易大厅的拍卖现场,周伟(化名)置身于一片兴奋与躁动中。

 

对赌“限价令”

在“钢地板”不断抬升的情况下,房子卖到多少才能有得赚?有业内人士估算,按照通州台湖两宗土地的价格,算上建安、资金和运营等成本,未来的房价恐将迈入3万元大关。而大兴旧宫区域,则在几家龙头房企的推动下,向4万元的门槛冲击。

综合交通、配套、等因素,上述价格能否被市场接受尚待观察。但在入市之前,项目必须首先迈过“限价令”的门槛。

按照当前北京市的限价原则,若项目的后期价格明显高过前期、项目价格明显高过同区域同类型其他房源和二手房价格,将不予发放预售许可证。今年以来,上述地块所在的通州和大兴,已有不少项目“中招”。

在地价如此高企的情况下,若房价“出类拔萃”其结果可想而知。那么,这些项目将如何获得预售许可证,保证利润率?

周伟并未正面回答问题,却向记者展示了一套逻辑:一个项目从拿地到开发,再到销售,通常需要一两年。若企业认为出手时机不佳,很容易通过合适的理由推迟入市时间。而两年以后,“限价令”恐已不复存在。

周伟说,在当前北京的房地产界,这种对赌的心态普遍存在,多数开发商相信,这种色彩浓厚的限价政策不会长久。开发商的筹码,便是市场供应的骤然减少和房价上涨预期的不断升温。

“开发商的资金能够支撑一段时间,政府部门则面临稳楼市的压力,就看谁先撑不住。”周伟认为,如果把定价权交还给市场,如今的高价地项目将来有可能获得利润。

事实上,房企高价抢地,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的数据,2012年北京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和规划建筑面积双双同比下降四成。土地断供使得不少房企面临无房可卖的窘境,不少房企以往拥有3、4个项目的储备规模,如今可售项目只剩一个。饥渴供地的背景下,催生了饥渴拿地的怪相。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土地

土地市场 找地神器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å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