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土地财政亟待转变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杨志勇  2013-06-06 05:30

[摘要] 当前的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无奈的选择。分税制将更多的财权财力留给了中央,而将更多的事权给了地方。地方不得不在公共财政收入之外另辟财源。简单地将“土地财政”归因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不对的。

土地财政因为高房价而备受抨击。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2012年土地出让合同价款2.69万亿元,低于2011年的3.15万亿元,与2010年的2.7万亿元基本持平。国有土地出让金已在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样的土地出让金不可持续,当前的土地财政模式(卖地财政)也是弊病频现。

“土地财政”:肯定与否定

当前的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无奈的选择。分税制将更多的财权财力留给了中央,而将更多的事权给了地方。地方不得不在公共财政收入之外另辟财源。简单地将“土地财政”归因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不对的。

如果没有国有土地实质上的地方所有制,那么地方政府获取土地收入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土地市场化改革、福利分房改革、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住房需求急剧上升。多方力量共同导致卖地财政的形成。

土地财政并不是说地方的所有土地都能卖高价。划拨给机关事业单位和军队的土地不太可能给地方政府带来高,有时甚至要贴钱。招商引资的工业用地如果考虑土地储备成本,弥补“x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那么地方政府即使略有收入,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收入。一般情况下,对于工业用地,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引进项目未来的税收贡献。商品住房用地于是就成为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土地收入来源。这种类型的土地收入为20多年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如果没有土地财政的支撑,那么经济快速增长所需的基础设施也将严重短缺。从这个角度讲,土地财政值得肯定。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土地财政的弊端。商品住房用地价格的高企,直接推高了房价。土地的供应方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为了让土地卖高价,“挤牙膏”式供地,更是让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的“卖方市场”状态。

相关阅读:

增加土地供应是稳房价的治本之策

国土资源部:土地闲置一年将罚地价20%

城镇化加速土地增值 多地重拳打击违建

近期土地市场“高烧”业内称6月或将延续活跃局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土地

土地市场 找地神器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å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