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多”模式打通保障房四大难关

北京商报  2012-06-12 07:33

[摘要] 在谈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旧结构有其惯性,而新结构不是现存的,需要有人发明、试验,才能被众人接受,进而完成社会变迁。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是一个无所适从的时期,这时产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出办法,制定模式,引导人们走出窠臼。

 

顶层设计

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

站在位于西四环的室里,邹劲松习惯性地向西眺望,4.5公里以外便是北京公租房项目远洋沁山水,今天这里将迎来又一批轮候家庭。

邹劲松所在的北京市住房保障室成立于2007年,在此之前,北京的保障房租售制度虽然已运行9年多,但由于此时保障房的销售与分配由开发商主导进行,审核制度的不严格让原本仅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经适房、廉租房里住进了并不符合标准的家庭。

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北京市民的住房问题,2007年春节前,意在统领全市住房保障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北京市住房保障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共有成员单位50个。领导小组室设在市住建委,市住建委所属市住房保障室承担具体职责。全市均设立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室设在区县建委(房管局),各街道(乡镇)设立住房保障工作主管科室,形成市、区、街三级管理结构。

市住房保障室成立后,便开始了马不停蹄地调研。而“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管理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能力,逐步构建起符合本市实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成为了随后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思路。

当年新型住房保障制度正式发布:在运作模式上,将过去由开发商主导分配、销售改为由政府运行;准入标准方面,也由过去无论家庭情况如何均“一刀切”,改为按家庭人口确定资产、收入、住房面积;在分配方式上,将过去的一次通过改为“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后,公开摇号配租配售……此后,在商品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夹心层逐渐出现,两限房和公租房两种新的保障房模式应运而生,至此,包括经适房、廉租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在内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逐渐建立。

目前,已有多个省市“移植”了这套北京经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å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