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基金募资成为难题 "小散乱"现状有待解决

京华时报  2012-11-02 07:47

[摘要] 近日,位于北京东三环的高和萃项目曝出28万元/平方米的商铺最高价,该项目拥有者为国内首只商业地产基金——高和资本,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募资成难题

在传统房地产融资渠道被持续缩紧的背景下,私募地产基金的发展颇有草长莺飞之感。 

据统计,2011年,新募集房地产基金达67只,相较于2010年的28只上涨139.3%,数量创历史之最。其中披露金额的66只房地产基金募资金额总量达到58.59亿美元,相较于2010年的29.65亿美元,同比上涨97.6%。住建部发布的《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发展报告》预计,在未来3年,中国房地产私募基金总规模可能达到5000亿元。 

“虽然眼下成立的房地产基金数目不少,但实际上各有各的做法,业务模式也多种多样”,北京某管理公司副总裁陈克向记者坦言,“看着挺热闹,市场蛋糕也很大,其实很难做。” 

陈克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寻找各种民间资金,“募集资金太难了”,他说,目前公司的融资来源主要是股东,除此之外,公司正在尝试向浙商、山西煤老板等募集资金,希望尽快拓展融资渠道。 

在河山资本董事长曹少山看来,中国的私募基金发展比较困难,与中国宏观金融政策有很大关系。“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银行仍然是一股独大”,曹少山在日前和讯网举办的“资本拓道、地产变局”论坛上表示,即便有了资本市场、债市、私募基金的创新,但这种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绝大多数金融资源仍然掌握在银行和有牌照的金融机构手中,在此之外的金融创新,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繁荣发展。

“小散乱”现状待解

“从数量上来看,地产私募基金发展势头可观,但从专业层面来讲,地产基金业仍处于‘小散乱’的初级发展阶段。”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少数有独立开发能力以及依附更大金融机构的地产基金外,绝大多数私募地产基金谋求的只是短期的盈利回报,并不是一种长期与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地产基金已经成了变种的“高利贷”,有业内人士测算,目前市场上真正的私募地产基金只有5%左右。 

目前,私募地产基金的操作方式普遍是,把钱借给开发商后,开发商要保证私募基金每年的回报,但在借钱之前必须把公司印章、银行印鉴甚至是土地证等抵押给基金。而私募基金在期满进行结算的时候,开发商以股权收购的形式将地产项目进行回购,或者开发商以项目的销售资金来赎回项目股权。 

一方面,私募基金要求的年一般在15%-18%,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开发商并不愿意将项目股份或企业利润拿出来与基金一同分享。正是这种不信任和双方诉求的不同,导致了目前地产基金行业的尴尬现状。宋延庆表示,从长远来看,私募地产基金必须要有清晰的、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延长地产私募的周期,寻求更长期的回报,而不应该变异为另类的房地产信托或变相高利贷,成为简单的短期甚至投机行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å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